第二部分 提问题,找答案
这一部分主要提供如何从兴趣、专业领域中寻找研究问题,并寻找问题答案过程的建议和方法论。
从话题到问题
从感兴趣的话题领域到具体的研究问题是一个从大到小的过程
- 话题是广泛的,往往涵盖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沉浸在一个话题中搜索查找相关信息,虽然能够搜集大量的信息,然而这些信息大部分往往是没有任何用途的,因为缺乏重点,在读者眼里可能仅仅是堆放在一起的事实。
- 问题是从话题中产生的,根植于话题的。一个好的问题的好的答案答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整个领域往前发展
然而疑问(question)并不等于问题(problem)
- 一个好的问题是具有实际价值的”疑问“,解答这个问题能给我们带来一些东西(eg:解决某个工程难题,提升程序运行效率等等)
- 通过问我们自己:”不解决这个问题会怎样’’来区分区分疑问和问题的方式,如果答案是”不会怎么样 so what?”,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研究问题
话题
在专业背景下从兴趣出发得到自己的话题
- 书上讲的很虚,似乎是没什么方法论,还是要多看相关文献,结合自身的研究背景和兴趣
- 从我目前的角度来说,我并不需要自己找问题,把老师给的问题解决掉即可(不需要独立做研究)
话题从宽到窄
- 话题是研究的出发点,然而如果话题过于宽泛,研究相关资料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很难有相关发现。
- 通过将话题转化为论点,并通过增加修饰词缩小话题限定范围
- 托尔斯泰的自由意志->托尔斯泰的小说中有自由意志(变成论点)->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描写了三次战役中自由意志与必然性之间的冲突
- 数据中心节能->数据中心需要节能->数据中心大量服务器运转消耗大量能量,如何通过优化算法降低能量消耗?(似乎不太贴切)
带着问题查阅话题相关资料,如果不是学习目的,而是研究目的,最好带着问题查阅相关资料,这样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才会更有针对性,不会陷入无头苍蝇式的无效查询。
从话题到问题,书中提出的三个步骤
- 确定话题,并为话题确定一个名字
- 我想了解/研究 xxx
- 提出问题和间接疑问
- 我想了解/研究,因为我想知道xxx
- 问自己 “so what“
- 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价值?不解决对别人来说有什么损失?
最终目的还是要找到一个有实际价值的能够解决的问题
寻找问题的意义
研究问题主要分为两类:
- 实际问题:这类问题来源于现实中的某种情况(垃圾邮件、数据中心耗能),这种状况使得我们损失金钱、时间等等,解决这个问题能够为现实生活带来实际的改变
- 观念问题:这类问题来源于我们对于世界认知的不完全性,当我们不理解现实中某些事物或者与预期想象不符时,就产生了一个观念问题,解决观念问题不能为现实带来实际的成果,更多的作用是完善我们的认知和观念。
无论是哪类研究问题,均满足以下问题的结构:
- 一种情况
- 这种情况导致的不良后果(这种后果往往是读者关心的),不良后果也就决定着研究问题意义
实际问题与观念问题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这种“不良后果”,
- 实际问题的”不良后果”是不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代价(如不解决数据中心节能问题,会带来大量能量浪费)
观念问题的“不良后果”是缺乏对某些问题的正确认知或者只是,导致无法回答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
- 无法回答 数据中心节能的边界条件->我们就无法回答使用什么方法能够降低数据中心能耗
实际研究问题的意义容易通过实际后果确定,然而如何确定观念问题的研究意义(或者说让读者觉得有意义)?
从初始的研究问题出发,引到更大更重要的问题(研究在中国历史中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变迁->中国外交水平如何随着历史变迁)
将研究问题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研究在中国历史中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变迁->解决两岸同胞存在的认同问题)
总结
从兴趣到研究话题再到研究问题是一个复杂的上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做的
- 在开展研究之前,首先要想好研究的意义,不仅是对自己,更是对于读者
- 研究问题的获得是困难的,没有具体的方法论,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从问题到资料
书中说到的方法不太适合理工科资料查找,基本的资料查找方式:
- 寻找研究类似问题的论文,向上找这些论文的引用,向下找引用这些论文的论文
- 在这些论文中找到较为关键的论文(与研究问题相关度较高的论文)
如何评估论文的好坏:
- 引用数量、所属会议和期刊的排名、论文发表时间
- 与自身研究问题联系密切程度